中方作为主席国,倡议G20成员发表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席声明,推动各成员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包括于4月22日或其后尽快签署,并根据各自国内程序加入协定,以推动《协定》尽快生效。

北京浅层地下水,超过国家三类水标准的比例在40%至50%之间,其中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比例大约占到了20%,还有一些是因为天然环境导致水质超标。刘贤姝表示,就今年新建的空气监测站点来看,目前没有考虑在学校设立标准监测站点,覆盖全市城乡的小型站点是否进入校园还在沟通中,学校有教学秩序,有寒暑假,我们也需要设备维护,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

市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

综合来说,全市水库水质较好,湖泊水质次之,河流水质相对较差。据悉,修订版预案将考虑在重污染天气下各区分区进行应急响应,拟先限行高排放车辆。全市地表水水质略有改善公报显示,去年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稳定,略有改善,地表水体监测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了4.2%和4.4%。新建空气监测站暂不进校园去年,本市开展监测的六种空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达标,PM2.5、PM10等4项污染物超标,其中PM2.5仍超过国家标准1.3倍。去年共启动了19次空气重污染预警,总计41天,还首次启动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

2015年全年,五级及以上重污染天数累计42天,比上年减少3天。环保、水务、国土部门对北京市的地下水有一个监控系统,对浅层地下水和深层饮用水分别进行监测。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全代表市人民政府在会上作了关于《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并解读。

随后,市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了《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张全局长详细说明了修改现行《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的背景情况,必要性、起草经过和主要思路以及《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他说,此次条例的修订,在全面对接新《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新法律法规基础上,拟主要解决四方面问题:一是促进转型。针对大气、水污染防治中的突出问题,从地方立法层面为清洁空气、水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支撑。

4月20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八次会议,对《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一审。进一步推进环保管理体制改革,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省以下垂直体制改革留出空间,形成环保部门为主、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

市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

随后,市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了《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一方面固化环评、排污许可证等传统环境管理制度的改革成果;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第三方治理、污染防治协议等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环保管理体制改革,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省以下垂直体制改革留出空间,形成环保部门为主、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张全局长详细说明了修改现行《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的背景情况,必要性、起草经过和主要思路以及《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全代表市人民政府在会上作了关于《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并解读。针对大气、水污染防治中的突出问题,从地方立法层面为清洁空气、水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支撑。积极构建体现源头防治和绿色发展的相关制度措施,如产业结构调整,循环低碳发展等。他说,此次条例的修订,在全面对接新《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新法律法规基础上,拟主要解决四方面问题:一是促进转型。

4月20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八次会议,对《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一审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治霾效果明显,该地区13座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已由2015年第一季度的96.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6年第一季度的74.7微克/立方米,平均减少了22.9%。

市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

对此,绿色和平分析指出:一方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大气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设立了比中西部地区更为严格的PM2.5治理目标。最低的为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福建省。

这意味着,中国的治霾之路还很漫长。在一季度的全国362个城市排名中,北京已降至第125位。不过可喜的是,雾霾重灾区的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雾霾浓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69座城市位于中西部地区,其 PM2.5平均浓度提升了20.1%;而东部地区出现污染抬升的城市,上升的平均水平仅为6.6%。全部城市均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PM2.5空气质量准则值,即年平均浓度10微克/立方米。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以来,京津冀地区积极推进一系列治霾、控煤政策、设立并更新治霾目标,且在2016年初统一京津冀六城市预警分级标准,领跑联防联控机制建设。

全国362座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为60.7微克/立方米,其中共有310座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浓度限值,即35微克/立方米,占362座城市的85.6%。在国际机构中,绿色和平首家对中国超过300座城市PM2.5年度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排名。

雾霾西进新难题在京津冀和东部地区治霾初显成效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的雾霾却有着明显加重的趋势。4月20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362座城市PM2.5浓度排名》,有数据有真相的揭示了当前中国的雾霾地图,一个很显示的趋势是:雾霾在西进,北京居然没有进前十!通过分析中国362座城市公开的PM2.5实时监测数据,绿色和平将2016年第一季度城市PM2.5浓度平均值从高至低排序,并同比对比了往年数据,绿色和平得出结论:京津冀大力治霾取得初步成效,而中西部多城市空气质量有恶化趋势。

雾霾西进背后,是原本在东部无法立足的污染企业正大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警醒的问题!京津冀治霾显成效自2012年空气质量新标准颁布后,全国共有367座城市陆续开展监测并公开包括PM2.5在内的六项监测指标。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在东部为治霾设立的诸多限令会导致一些污染企业转移到未对重污染项目设限的中西部地区发展。

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PM2.5平均浓度最高的前三名省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南省、湖北省。而这样的结论背后,是有数据支撑的!2012年至2015年,通过环保部和省环保厅环评审批的中西部燃煤电厂装机量占比不断上升。2015年中西部地区环保部及省环保厅审批燃煤发电厂装机量为128GW,占全国审批煤电装机总量的75%。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显示:与2015年第一季度相比,355座城市中有91座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面对这样雾霾西进、污染转移的新问题,绿色和平呼吁中央政府应严控燃煤污染,在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纳入全国性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以进一步改善全国的空气质量;积极关注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在空气质量恶化的初期积极干预,及时遏制雾霾西进的态势全部城市均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PM2.5空气质量准则值,即年平均浓度10微克/立方米。

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PM2.5平均浓度最高的前三名省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南省、湖北省。在国际机构中,绿色和平首家对中国超过300座城市PM2.5年度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排名。

4月20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362座城市PM2.5浓度排名》,有数据有真相的揭示了当前中国的雾霾地图,一个很显示的趋势是:雾霾在西进,北京居然没有进前十!通过分析中国362座城市公开的PM2.5实时监测数据,绿色和平将2016年第一季度城市PM2.5浓度平均值从高至低排序,并同比对比了往年数据,绿色和平得出结论:京津冀大力治霾取得初步成效,而中西部多城市空气质量有恶化趋势。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在东部为治霾设立的诸多限令会导致一些污染企业转移到未对重污染项目设限的中西部地区发展。

其中69座城市位于中西部地区,其 PM2.5平均浓度提升了20.1%;而东部地区出现污染抬升的城市,上升的平均水平仅为6.6%。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以来,京津冀地区积极推进一系列治霾、控煤政策、设立并更新治霾目标,且在2016年初统一京津冀六城市预警分级标准,领跑联防联控机制建设。而这样的结论背后,是有数据支撑的!2012年至2015年,通过环保部和省环保厅环评审批的中西部燃煤电厂装机量占比不断上升。对此,绿色和平分析指出:一方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大气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设立了比中西部地区更为严格的PM2.5治理目标。

最低的为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福建省。这意味着,中国的治霾之路还很漫长。

面对这样雾霾西进、污染转移的新问题,绿色和平呼吁中央政府应严控燃煤污染,在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纳入全国性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以进一步改善全国的空气质量;积极关注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在空气质量恶化的初期积极干预,及时遏制雾霾西进的态势。不过可喜的是,雾霾重灾区的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雾霾浓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5年中西部地区环保部及省环保厅审批燃煤发电厂装机量为128GW,占全国审批煤电装机总量的75%。雾霾西进新难题在京津冀和东部地区治霾初显成效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的雾霾却有着明显加重的趋势。

文章发布:2025-04-05 20:12:52

本文链接: http://uaoqr.scrbblr.org/6yzdm/5806.html